- 无标题文档
查看论文信息

中文题名:

 “感通”而“自觉”:唐君毅论生命的真实存在    

姓名:

 秦碧霞    

保密级别:

 公开    

学科代码:

 010105    

学科专业:

 伦理学    

学生类型:

 博士    

学位:

 哲学博士    

学位类型:

 学术学位    

学位年度:

 2016    

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    

校区:

 北京校区培养    

学院: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研究方向: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第一导师姓名:

 廖申白    

第一导师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提交日期:

 2016-06-14    

答辩日期:

 2016-05-29    

外文题名:

 “感通”而“自觉”:唐君毅论生命的真实存在("Gan tong" and "Self- consciousness": Tang Chunyi on the true existence of life)    

中文关键词:

 唐君毅 ; 感通 ; 自觉 ; ; 存在 ; 历程    

中文摘要:
唐君毅以其道德哲学的起点“感通”,回应了近代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分、唯心论与唯物论对立的问题,并用它贯通中国传统儒学中的人性与天道。他就通言道;同时,将生元之义赋予形上道体而成仁道,又合生、心以为“性”,以生命心灵的感通说仁。由此,唐君毅把人在生命实践中,通过修养工夫而达至天道的认知过程释为“感通”。通过这一贯通,便赋予了感通以存在论的意义。可以说,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感通就是存在,存在就是感通。感通即心、境之用。唐君毅感通思想中的心、境关系,由心、物关系转化而来。因为“境”的意义比“物”广泛,物实,而
外文摘要:
The starting point of Tang Chunyi’s moral philosophy is gan tong (感通), with which he echoes the subject-object dichotomy, the opposite of idealism and materialism in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and links up the human nature and the tao (道) of Heaven in C
参考文献总数:

 144    

作者简介:

 秦碧霞(1980—),女,汉族,四川广安人,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学习和研究现代新儒家思想,发表三篇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1]秦碧霞.《大学》“知止”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2]秦碧霞.“自觉”到“自我”:生命真实存在的历程——基于唐君毅道德哲学的思考[J].宜宾学院学报,2015,(11).[3]秦碧霞.“道德自我”之自觉——基于唐君毅先生的道德哲学的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4).    

馆藏地:

 图书馆学位论文阅览区(主馆南区三层BC区)    

馆藏号:

 博010105/16001    

开放日期:

 2016-06-14    

无标题文档

   建议浏览器: 谷歌 360请用极速模式,双核浏览器请用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