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题名: | 情意流转下的他—我遇游——从舞剧《雷和雨》看王玫的美学思维 |
姓名: | |
保密级别: | 公开 |
论文语种: | 中文 |
学科代码: | 050101 |
学科专业: | |
学生类型: | 学士 |
学位: | 文学学士 |
学位年度: | 2021 |
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 |
校区: | |
学院: | |
第一导师姓名: | |
第一导师单位: | |
提交日期: | 2021-06-04 |
答辩日期: | 2021-06-04 |
中文关键词: | |
中文摘要: |
《雷和雨》之成,实质上是王玫之“我”与《雷雨》的一次他—我遇游。所谓遇游,分为遇和、游幻两个层面,二者不仅在时间先后上存在差异,更在我—他交流的深度上有着质的差异。在他—我遇和中,王玫以极富后现代色彩的撕裂感及其艺术化后的舞蹈语言应和《雷雨》式他—我遇征模式下人的痛苦,并将其演绎到极致。但实质上“我”与《雷雨》遇和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雷雨》式的他—我遇征模式的叛离,这也意味着以他—我遇征为媒介的遇和其实只是“我”改造《雷雨》的引子。王玫不仅在《雷和雨》的“演示世界”中以繁漪游幻展示了他—我遇游模式的状态与运行机制,还将这一模式运用于对《雷雨》的改编,在顺应原著理势的基础上改造其戏剧结构,移花接木,在潜移默化中使《雷雨》从他—我遇征走向他—我遇游。他—我遇游不仅使《雷和雨》的改编自然流畅,还使之在回环流转中荡漾出无限意境王玫的这一以情意流转为核心的他—我遇征的美学思维被广泛运用于处理其艺术创作中的我他关系,并最终形成了其独具个性的中国品质。 |
参考文献总数: | 45 |
插图总数: | 0 |
插表总数: | 0 |
馆藏号: | 本050101/21296 |
开放日期: | 2022-0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