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标题文档
查看论文信息

中文题名:

 承包制下的乡土宗教——以河北景忠山庙会为例    

姓名:

 刘守峰    

保密级别:

 公开    

论文语种:

 中文    

学科代码:

 050101    

学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    

学生类型:

 学士    

学位:

 文学学士    

学位年度:

 2019    

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    

校区:

 北京校区培养    

学院:

 文学院    

第一导师姓名:

 岳永逸    

第一导师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交日期:

 2019-06-20    

答辩日期:

 2019-04-23    

中文关键词:

 景忠山 ; 庙会 ; 乡土宗教    

中文摘要:
在对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迁西景忠山庙会进行学界第一次深描的同时,运用“乡土宗教”理论范式,集中探讨了圣山景区化承包制与乡土宗教信仰间的辩证互动关系。从寂寂无闻的凤凰山,到以景忠为指归的国家宣传机器,再到拥有着丰富传说和众多神灵的乡土宗教圣山,景忠山经历着悠久的制造历程。受一以贯之的功利主义思维影响,以碧霞元君信仰为中心的景忠山在景区化后实行层层承包的标准化运营模式,建立诸多殿宇,创设新的宗教仪式。而庙会依然占据着核心位置。在新的乡土宗教场域中,景区宣传以流水线式的市场逻辑为指归,未能妥善运用地域特色,与香客需求相抵牾。圣山景区化丰富了景忠山神灵体系,并使其信仰格局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其中的热闹与冷清,有赖于神灵关涉的福祉,也有赖于承包者的经营能力。昂贵而明价的香火钱改变了部分信众的信仰方式,但由于乡土宗教“聚—散”自如的转化特性,信众可合理调整敬拜的侧重。为利用乡土宗教盈利,市场逻辑也会向“洒酒”等风险行为妥协。热闹而红火的庙会增强了乡土宗教的灵力,加之“非遗”的助力,景区再度圣化。承包制对乡土宗教的功能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分别是经济功能的强化、政治功能的强化,以及社会整合功能的弱化与存留。
参考文献总数:

 105    

馆藏号:

 本050101/19260    

开放日期:

 2020-07-09    

无标题文档

   建议浏览器: 谷歌 360请用极速模式,双核浏览器请用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