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标题文档
查看论文信息

中文题名:

 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表征、非表征及其关系研究——以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保护区为例    

姓名:

 成志芬    

保密级别:

 公开    

学科代码:

 070502    

学科专业:

 人文地理学    

学生类型:

 博士    

学位:

 理学博士    

学位类型:

 学术学位    

学位年度:

 2016    

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    

校区:

 北京校区培养    

学院: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

 文化地理学    

第一导师姓名:

 周尚意    

第一导师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提交日期:

 2016-05-26    

答辩日期:

 2016-05-16    

外文题名:

 Representation, non-represent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in historic and cultural areas: a case in 1st to 8th lanes in Xisi area in Beijing    

中文关键词:

 表征 ; 非表征 ; 居住空间 ; 三元空间 ; 关系研究 ; 保护    

中文摘要:
近年来,国家和北京市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推进棚户区的改造、重视和谐宜居之都的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希冀发掘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优秀文化,并使之成为棚户区改造和新社区建设的历史文化之根。目前对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表征文化,对其的保护依据也主要来源于从历史文献和建筑形态中挖掘的表征文化。而按照“非表征理论”,仅以这些文本性的历史资源不足以保护历史文化区,因为历史文化不仅来源于建筑,也来源于居住在历史文化保护区中的居民。因此本文将运用表征理论和非表征理论、三元空间理论等,探索可切实
外文摘要:
In recent years, China and Beijing government pay atten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romotion of shantytowns. In this context, people hope to explore the outstanding residential culture i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servatio
参考文献总数:

 436    

作者简介:

 成志芬,女,2000年9月至2004年7月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2004年9月至2007年7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12年9月至2016年7月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在读期间的主要的学术成果: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1篇SSCI(SCI)论文。在读期间主持完成一项省部级项目,一项局委办级别项目。主要参与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2012-2013年度北京师范大学奖学金二等奖。    

馆藏地:

 图书馆学位论文阅览区(主馆南区三层BC区)    

馆藏号:

 博070502/16001    

开放日期:

 2016-05-26    

无标题文档

   建议浏览器: 谷歌 360请用极速模式,双核浏览器请用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