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题名: | 兴辞阐释与鲁迅作品教学:以《风筝》为例 |
姓名: | |
保密级别: | 公开 |
学科代码: | 040102 |
学科专业: | |
学生类型: | 硕士 |
学位: | 教育硕士 |
学位年度: | 2006 |
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 |
校区: | |
学院: | |
研究方向: | 文艺学 |
第一导师姓名: | |
第一导师单位: | |
提交日期: | 2006-06-08 |
答辩日期: | 2006-05-24 |
中文关键词: | |
中文摘要: |
鲁迅作品由于其独特的文学文化价值,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对鲁迅作品的解读和阐释直接影响着中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接受。作为经典的鲁迅作品是有着丰富层次和丰厚内涵的,对其解读和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文本的表层,应突出兴和辞。本文以兴辞理论为阐释框架,以《风筝》为例,深入探究了鲁迅作品的解读和教学问题。依次按照兴辞、兴象、意兴、余兴、衍兴五个层面逐层深入解读文本,挖掘其深刻内涵。解读的实质是由“辞”及“兴”的。通过文本呈现的语言结构的两次重复,发现文本的深层意蕴—鲁迅对“人”的重视,及鲁迅所表现的认同焦虑和人
﹀
|
外文摘要: |
Because of its unique cultural values, the works of Lu Xun have been taken for granted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 and occupied an important place in the teaching of modern literature and culture.The interpret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Lu Xun works greatly
﹀
|
参考文献总数: | 36 |
馆藏号: | 硕040102/06109 |
开放日期: | 2006-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