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题名: | 家庭资源对青少年时间偏好的影响 ——基于中国六省市的证据 |
姓名: | |
保密级别: | 公开 |
论文语种: | chi |
学科代码: | 047101 |
学科专业: | |
学生类型: | 硕士 |
学位: | 教育学硕士 |
学位类型: | |
学位年度: | 2023 |
校区: | |
学院: | |
研究方向: | 教育经济学 |
第一导师姓名: | |
第一导师单位: | |
提交日期: | 2023-06-20 |
答辩日期: | 2023-05-30 |
外文题名: | THE EFFECT OF FAMILY RESOURCES ON ADOLESCENTS’ TIME PREFEERENCE: THE EVIDENCE FROM SIX CHINESE PROVINCES |
中文关键词: | |
外文关键词: | family resources ; adolescent time preference ; present bias ; delayed gratification ; leisure activities ;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
中文摘要: |
时间偏好是经济学(尤其是投资和储蓄领域)中的一个术语,也是广义人力资本框架下一种重要的非认知能力,指向个体面临跨期决策时的价值倾向。时间偏好较高的人,拥有更明显的当下享乐倾向,更加重视眼前的利益;时间偏好较低的人,更加重视长远的利益。时间偏好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成绩,还能够预测未来收入、储蓄和投资行为、健康状况、成瘾和犯罪行为,遍历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对个人与社会都有深远影响。时间偏好并非天生固有的,而是受到个体所处环境影响且可以变化的。 本文结合行为经济学时间偏好理论、稀缺理论以及已有研究,基于Hanusheck广义教育生产函数构建家庭资源对青少年时间偏好的影响模型,主要使用2016—2017年中国儿童参与状况调查的中学问卷,针对初中、高中阶段青少年样本进行实证研究,主要使用OLS、倾向得分匹配(PSM)、中介效应分析方法作为研究方法,验证家庭资源对青少年时间偏好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其中,家庭资源主要分为结构性资源与过程性资源两种,青少年时间偏好使用金钱选择量表(MCQ)进行测量。 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总体而言,家庭结构性资源和过程性资源均对青少年时间偏好有显著影响,且家庭资源越丰富,青少年的时间偏好水平越低,即当下享乐倾向更少,更关注长远利益。第二,具体而言,家庭收入、父母生育年龄、家庭阶层、父母婚姻状态、母亲温暖、(与)父亲冲突等因素对青少年时间偏好水平有显著影响。第三,对于不同学段、性别、所在学校质量、所在地域的青少年,这种影响的效应有显著差异。第四,在家庭资源对青少年时间偏好的影响中,青少年的闲暇活动起到了中介作用,其中娱乐性闲暇的中介作用显著。 |
外文摘要: |
Time preference is a term used in economics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investment and savings) and an important non-cognitive ability in the broad human capital framework, pointing to an individual's propensity to value when faced with intertemporal decisions. People with higher time preferences have a more pronounced present-biased and place greater value on immediate benefits, while those with lower time preferences place greater value on long-term benefits. Time preference not only affects adolesc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but also predicts their future income, saving and investment behaviour, health, addiction, and delinquency, across all stages of the life cycle, with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Time preferences are not inherent, but are influenced by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an individual life and can change. |
参考文献总数: | 168 |
作者简介: | 徐梦园,女,教育学部2020级教育学部教育经济研究所硕士生。在硕士就读期间,一共发表六篇论文,其中五篇为独立作者;主持两项、参与三项科研课题。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学生非认知能力测量、家庭和学校背景评估、教育不平等与教育扶贫问题。近期,在掌握并逐渐熟练运用PSM-DID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两方面的研究兴趣:第一是通过工具变量和(准)实验设计识别因果,第二是识别外部冲击并进行可靠的政策评估。硕士就读期间主要获得荣誉: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一等奖学金(连续两年)、北京师范大学新生一等奖学金、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科研基金优秀项目、北京师范大学第三十届“京师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
馆藏号: | 硕047101/23027 |
开放日期: | 2024-0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