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题名: | 苏轼家庭的文学教育研究 |
姓名: | |
保密级别: | 公开 |
论文语种: | 中文 |
学科代码: | 050101 |
学科专业: | |
学生类型: | 学士 |
学位: | 文学学士 |
学位年度: | 2022 |
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 |
校区: | |
学院: | |
第一导师姓名: | |
第一导师单位: | |
提交日期: | 2022-06-08 |
答辩日期: | 2022-05-18 |
中文关键词: | |
中文摘要: |
眉山苏氏家族作为青史留名的文学家族,依托蜀地浓郁的文学之风,其家族通过良好的教育培养出了数位名冠古今的文学名家,其成功的家庭文学教育必然有其独特之处,因此,从中寻求历史经验,对当前文学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 因此本文以苏轼为线索,分五个部分探究苏轼早期所接受的来自家庭的文学教育理念,同时探讨苏轼对于迈、迨、过三子的文学传授和引导,挖掘苏氏家族文学教育的传承情况。第一章从蜀地的文学风气、苏轼早期的文学接受以及苏轼对后代的文学传授入手,介绍苏氏家族的基本情况,梳理其家庭成员,大致阐述苏氏家族的文学传统。第二章从文学教育目标的角度对苏轼家庭所秉持的主张进行归纳分析,探究其“内以治身,外以治人”目标下的文学教育主张。第三章从其家庭文学教育内容的角度出发,探索其“穷研百代之史、贯穿诸子之书”的独特教育内容。第四章从文学教育方法角度,归纳其“因材施教,誉儿成癖”,“手抄经史,勤奋苦读”以及“父母亲授,吟咏唱和”的独特教育方法和原则。第五章则从文学教育的效果角度,结合前文论述的苏氏家族的文学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史评史论”和“和陶诗”创作为主,分析其中一脉相承的文学主张和语言特色等,凸显其文学教育的卓越效果。 从其家庭文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角度把握以苏轼为中心的苏氏家族的文学教育传承情况,能凸显家庭文学教育的重要性,为当前开展文学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照。 |
参考文献总数: | 38 |
插图总数: | 0 |
插表总数: | 0 |
馆藏号: | 本050101/22287 |
开放日期: | 2023-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