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题名: | 硅碳负极锂离子电池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调研 |
姓名: | |
保密级别: | 公开 |
论文语种: | 中文 |
学科代码: | 070201 |
学科专业: | |
学生类型: | 学士 |
学位: | 理学学士 |
学位年度: | 2020 |
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 |
校区: | |
学院: | |
第一导师姓名: | |
第一导师单位: | |
提交日期: | 2020-06-11 |
答辩日期: | 2020-05-15 |
中文关键词: | |
中文摘要: |
硅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mAh/g),硅基材料被公认为下一代负极材料,其高容量受到了包括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清洁能源、固体储能等各相关行业的瞩目。然而,硅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实际应用却受到了其在充放电循环中巨大的体积变化及其带来的不可逆性容量损失的严重制约。研究者们对改进硅基负极材料做了许多工作,其中包括将碳作为缓冲基质与硅结合而形成硅碳负极材料。碳的高导电性和层状结构能极大弥补硅材料的缺陷,而使得硅碳负极材料成为最具有前景的负极材料之一。本文介绍了硅基负极材料初步的发展,并梳理了硅基材料所遇到的挑战;着重介绍了不同种类的硅碳负极材料的发展和制备方法,并探讨了硅碳负极的产业化现状和前景。
﹀
|
参考文献总数: | 22 |
作者简介: | 北师大物理系本科学生 |
馆藏号: | 本070201/20104 |
开放日期: | 2021-0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