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题名: | 重构上古信仰:《山海经》与殷商神人观研究 |
姓名: | |
保密级别: | 公开 |
论文语种: | 中文 |
学科代码: | 010101 |
学科专业: | |
学生类型: | 学士 |
学位: | 哲学学士 |
学位年度: | 2018 |
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 |
校区: | |
学院: | |
第一导师姓名: | |
第一导师单位: | |
提交日期: | 2018-06-06 |
答辩日期: | 2018-05-22 |
中文关键词: | |
中文摘要: |
《山海经》作为保存中国原始神话最多的古书,详细地记录了祭祀仪式和神人沟通的事件,反映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原始信仰,包括中国古代巫觋文化。殷商时期以来的巫觋文化不仅是后世礼乐文化和儒家文化共同的思想源头,也是《山海经》重要的文化来源。
神与人的互动方式及互动过程对于理解神人关系尤为关键。神和人作为世俗世界与神圣世界的两极,以时间-游戏-空间为主要通道,以祈告和神显为互动方式。另一方面,在神话中时间与空间有更为深刻的本源,即神圣性敞开状态的标记。这种标记在空间中通过神圣性和禁忌的确立实现,在时间中则通过神秘现象的出现发出“暗示”。《山海经》中以“见则”开头所记录的神秘事件本质上是神显,从内容上看与殷商卜问内容部分相似。这些事件经由时间-空间的标记,成为神圣的丰富性和敞开性的体现。而对于这些事件的记录,即神话的“此在”,构成了神话的最终指向。原始神话作为神人“之间”,为神与人的相互结识提供了文化空间和情感联系。在现象学的视野下,神和人不再被仅仅当作存在者,而是存在意义上通过此在进行互动互释的两个中心,从而在生存论意义上完成了中国上古信仰的重塑。
﹀
|
参考文献总数: | 44 |
馆藏号: | 本010101/18023 |
开放日期: | 2019-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