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题名: |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动机、效率和出口效应研究 |
姓名: | |
保密级别: | 公开 |
论文语种: | 中文 |
学科代码: | 020202 |
学科专业: | |
学生类型: | 硕士 |
学位: | 经济学硕士 |
学位类型: | |
学位年度: | 2018 |
校区: | |
学院: | |
研究方向: | 一带一路直接投资 |
第一导师姓名: | |
第一导师单位: | |
第二导师姓名: | |
提交日期: | 2018-06-29 |
答辩日期: | 2018-06-01 |
外文题名: | Studies on the Motivation, Efficiency and Export Effect of Chinas Direct Investment in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
中文关键词: | |
中文摘要: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进入黄金发展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在2003-2016年的14年中,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平均每年增速达到32.8%。2013年,中国在新形势下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将投资重点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规模大,自然资源丰富,而且与我国的产业互补性较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投资前景。当前我国处于“一带一路”探索的关键时期,因此,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问题成为当下急需深入研究的重要和热点话题。
“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全新的经济战略,相关研究并不全面,本论文结合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中国的实际,以对外直接投资为主线,从国际投资的进入、评价和外部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研究。投资动机研究揭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原因;投资效率研究评价了中国在东道国的投资潜力;投资的出口效应则对投资的外部影响进行研究。
本论文一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本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提出了研究的创新点。此外,在本章节的最后,本文对一些相关的概念进行了解释。第二章为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本章简要回顾了对外直接投资和“一带一路”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逻辑框架,最后从投资动机、投资效率和投资的出口效应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第三章为统计性描述章节,简单介绍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环境,再从宏观层面描述了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现状,主要集中在投资趋势、投资行业分布、投资地区分布,最后使用微观数据描述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主体和中国对各个国家的行业投资概况。第四章到第六章是本论文的核心章节。其中,第四章使用实证模型研究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动机问题,并使用门槛面板模型研究了背后的非线性动机效应;第五章结合随机前沿模型和重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效率问题,并从制度角度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非效率”影响因素,最后根据模型结果描述了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效率的现状、趋势和地区特点;第六章研究了中国对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投资对出口具有非线性影响效应,笔者又使用门槛面板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模型的稳健性进行检验,并且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最后从投资结构和贸易壁垒两个方面对这种非线性影响效应进行了解释。第七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对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归纳,提出政策建议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市场寻求、自然资源寻求、效率寻求和基础设施建设援助四大动机。此外,该四大投资动机都具有明显的非线性效应。东道国的市场规模促进了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这种促进作用随着东道国市场规模的增加而逐渐加强;在资源型国家,自然资源越丰富,中国对东道国的投资越多,但是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中国的投资并不会随着东道国资源丰富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人力成本的降低有助于吸引中国企业对东道国的投资,但是在人力成本较高的国家,这种效应并不存在;模型根据基础设施水平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为高水平、中等水平和低水平三类,在基础设施处于高水平和低水平的国家中,中国的投资并不随着基建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在基础设施处于中等水平的国家,中国的投资会随着东道国基建水平的降低而增加投资,即存在基础设施援助建设动机。
第二,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效率处于低位,东道国的政治动荡、税收负担和贸易自由化是导致中国投资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2016年,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平均投资效率仅为21.48%,即中国实际投资占理论最优投资额的21.48%;分区域来看,2016年中国的投资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西亚、东盟、独联体、中东亚、中共欧和南亚;分国家规模数据显示,中国在大规模国家的投资效率最高,小规模国家次之,在中等规模国家的投资效率最低,但是这种差异逐年变小,投资效率趋于收敛;以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临界时间,2013年以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效率明显高于2013以前的投资效率,这表明“一带一路”的政策效应在近年中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第三,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呈现出先促进再抑制的非线性效应,同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具有明显规避贸易壁垒动机。通过对分析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结构和双边贸易壁垒,我们认为投资对出口的促进效应可能主要由基建投资的出口带动效应所致,而投资对出口的抑制效应可能由于东道国较高的贸易壁垒造成了投资对出口的替代效应所致。
﹀
|
外文摘要: |
Since the 1980s, the Chinese economy has been deeply integrated with the world and Chinas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Bulleitin of China's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during the 14 years from 2003 to 2016, 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China OFDI reached 32.8%. In 2013,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hina put forward the “The Belt and Road” (B&R) Initiative to transfer the investment focu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R are large in market size,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and have high degree of complementarity with Chinas industries and great room for development and broad investment prospects. At present, China is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exploration of the B&R Initiative. Therefore, Chinas OFDI in countries along the B&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nd hot topic that needs urgent research.
﹀
|
参考文献总数: | 160 |
作者简介: | 段博川 |
馆藏号: | 硕020202/18002 |
开放日期: | 2019-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