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题名: | 保研路上大学生内卷现象研究——以北京某“985”高校为例 |
姓名: | |
保密级别: | 公开 |
论文语种: | 中文 |
学科代码: | 040101 |
学科专业: | |
学生类型: | 学士 |
学位: | 教育学学士 |
学位年度: | 2021 |
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 |
校区: | |
学院: | |
第一导师姓名: | |
第一导师单位: | |
提交日期: | 2021-06-01 |
答辩日期: | 2021-05-24 |
中文关键词: | |
中文摘要: |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储备资源,在大学校园里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对自身,对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内卷”现象,这一现象在“985”高校中,特别是升学保研路上格外突出。正视非理性的大学生保研“内卷”现象,探寻其背后的原因,积极探索破除内卷现象的措施,对学生、对高校、对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北京某“985”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保研为切入点,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其个人成长经历,回顾其大学生活,还原我国“985”高校大学生在保研路上的内卷现状,探究他们投身其中的原因,为大学生跳出内卷困境提出可能路径。 研究发现,具备保研需求和竞争能力的大学生进入了竞争场,在保研所要求的学业成绩和加分项两个方面呈现出你追我赶的态势,为了获得更有优势的条件,一些学生甚至走入规则的灰色地带。竞争的门槛在这种态势下被一轮又一轮提高,内卷的漩涡由此成型,并愈演愈烈,对个人成长、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都产生不良影响。 影响大学生参与保研内卷的因素可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包含宏观上的社会因素和中观上的家庭与高校因素,其中社会因素包括功利主义教育观、文凭社会的价值导向和缺乏退出机制的高度一体化竞争;家庭因素包括父母过高的教育期望;高校因素包括结果性的相对评价机制、主观化的教师评价标准和不恰当的教师促学方式。内因指微观上的个体因素,包括应试教育导致的竞争惯性、精神世界的价值“空心”和自我证明的外部动机。 面对内卷现实,个体应该正确、理性地看待当前的内卷现状,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个人的内在调适与家庭、高校、社会的合力支持,积极寻求跳出内卷的可能。 |
参考文献总数: | 53 |
插图总数: | 0 |
插表总数: | 0 |
馆藏号: | 本040101/21022 |
开放日期: | 2022-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