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标题文档
查看论文信息

中文题名:

 BBC自然史蓝筹纪录片研究    

姓名:

 喻溟    

保密级别:

 公开    

论文语种:

 中文    

学科代码:

 130100    

学科专业:

 艺术学理论    

学生类型:

 博士后    

学位:

 艺术学博士    

学位类型:

 学术学位    

学位年度:

 2019    

校区:

 北京校区培养    

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    

研究方向:

 纪录片品牌研究    

第一导师姓名:

 张同道    

第一导师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提交日期:

 2019-07-12    

答辩日期:

 2019-07-09    

外文题名:

 A Research on BBC Blue-chip Natural History Documentary    

中文关键词:

 英国广播公司 ; 探索集团 ; 奈飞 ; 迪士尼自然 ; 自然史纪录片 ; 蓝筹纪录片 ; 国际合制    

外文关键词:

 BBC ; Discovery ; Netflix ; Disneynature ; Natural History Documentary ; Blue-chip Documentary ; International Co-production    

中文摘要:
BBC“蓝筹纪录片”,区别于主持人引领的、较低成本的、依靠片库的自然纪录片。它采用大投资大制作,以史诗性的题材选择、时空跨度空前的拍摄、大师级原创配音,打造出一台“无人参与”的,完全由生物上演的视听盛宴,将大自然转变为引人入胜的故事。在英国国内,它成为说明BBC有能力持续创造广播里程碑的极好例证,被宣扬为公共服务的体现,执照费的成功,也给BBC带来巨大的国际声誉与利润。 蓝筹纪录片高昂的制作费用和发行风险使得任何广播公司都难以独自承担,因此它从一开始就被设定为国际品牌,架设在国际合制、全球传播的经济结构上。全球化、工业化的制作,使它超出了单纯生态学范畴,不同于动物学家的观察日记,受到传媒生态的影响,也带来了经济结构之上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影片梳理蓝筹纪录片发展脉络和类型特征、国际合制的主体、从BBC到Disneynature再到Netflix播出平台的变化所带来的美学形态的变化,以及国际合制的经济结构所裹挟的问题。为何会有造假雷区?自然史电视是否应该有环保责任?爱登堡之后蓝筹纪录片何去何从? 流媒体时代如何为年轻观众制作自然史?不仅讨论蓝筹纪录片这一形式本身,更考察其在当代英国广播生态以及全球纪实节目领域中扮演的角色,审视此形式背后复杂的自然文化政治经济结构等。中国的纪录片产业化和品牌化之路还在尝试和探索阶段,希望这份报告可以提供一个国际化视阈。
外文摘要:
Taking advantage of a huge film library and a host-centered view, BBC produces its nature documentary with lower cost, and it is a small peanut to the “blue-chip documentary”, a blockbuster with huge amount of investment, epic-like topics, pictures of unprecedented span of space and time, and original dubbing of premiere quality. Featured by a cast of non-human roles, the documentary turns out a fascinating nature to the feast of its audience. It also sets a milestone for BBC’s record-breaking documentary production, manifests its success in both public service and license fee, and brings forth great reputation and benefits. Since no broadcasting company can afford such ultra-high production cost and venture in distribution, blue-chip documentary, at its initial stage, highlights an economic infrastructure characterized by international co-prod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Such globalized and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enables it to go beyond the zoologists’ observations, a typical ecological pattern, yet to face an on-going restructuring under the impact of current communication ecology. The report, based on its case study, analyzes the way the blue-chip documentary evolves, I which it observes traits of its subcategories, main body of international co-production, and an aesthetic view over its changes between platforms as BBC, Disneynature, and Netflix. It particularly focuses on ensuing problems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economic infra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co-production, that why there are counterfeited nature documentaries, are they liabl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hat’s the way ahead in the post-Attenborough era, and how to narrate the history of nature for younger audiences over the streaming media. Holding an in-depth discussion over the documentary itself, the report further analyzes its role in UK broadcasting ecology and the global documentary program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a complicated picture of natural, cultur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structures that underpins. Considering that China’s documentary moves forward to its industrialized and brand-oriented stage with strenuous effort, the report hopes to offer a globalized context for its related researches.
参考文献总数:

 56    

作者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后,英国亚伯大学国际政治系博士后。博士以来的学术成果 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第8章8.1学术论文 1.International Co-production of Chinese Documentary Development, China Policy Institute: An Analysis. The online journal of the China Policy Institute, 05/07/2017, https://cpianalysis.org/2017/07/05/international-co-production-of-chinese-documentary-development/. 2.大卫对歌利亚之战——世界纪录片产业的Netflix效应. 艺术评论[J]. 2019(5); 3.从《人类星球》“造假门”看BBC自然史纪录片“明规则”. 艺术评论[J]. 2018(7);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8年9月转载 4.从BBC《敦刻尔克大撤退》看战争纪录片的剧情重构. 艺术评论[J]. 2017(11); 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8年2月转载 5.中国故事 国际表述——2015年世界主要媒体里的中国题材纪录片评述. 艺术评论[J]. 2016(4); 6.2018年世界纪录片特征与趋势. 电影艺术[J]. 2019(3); 7.2017年世界纪录片特征与趋势. 电影艺术[J]. 2018(4); 8.2016年世界纪录片特征与趋势. 电影艺术[J]. 2017(4); 9.2018年BBC纪录片发展概况. 当代电视[J]. 2019(6); 10.新宪章时期的BBC纪录片发展概况. 当代电视[J]. 2018(9); 11.2016年BBC纪录片发展概况. 当代电视[J]. 2017(7); 12.人道与生态:2015年世界纪录片发展态势研究. 电影艺术[J]. 2016(3); 13.欧风美雨下的中国科教片美学流变. 首届“电影教育”国际学术论坛文集[C]. 2015(7); 14.台湾纪录电影崛起之路. 电影艺术[J]. 2015(5); 15.2014年世界纪录片发展特征与趋势. 电影艺术[J]. 2015(5); 16.忠实而有道理——BBC剧情纪录片启示. 中国电视[J]. 2015(1); 17.世界纪录片发展动态2013. 电影艺术[J]. 2014(4)(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引用); 18.2013年英国BBC电视纪录片创作概况. 中国电视·纪录[J]. 2014(4); 19.2012年世界纪录片发展特征及趋势. 电影艺术[J]. 2013(5); 20.CCTV-9:国际联合制作新力量. 综艺报[J]. 2013(9); 21.2011年世界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电影艺术[J]. 2012(5)(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引用); 22.2010年世界纪录片格局. 岭南视听研究2011年文集[C]; 23.自然历史纪录片的大片逻辑——BBC纪录片《蓝色星球》全案分析. 中国电视·纪录[J]. 2013(3); 24.用新的方式写作历史——BBC剧情纪录片《惊世一刻》制片人理查德·布拉德利访谈. 中国电视·纪录[J]. 2012(11); 25.BBC纪录片特色. 中国广播影视[J]. 2010年11月上半月; 26.BBC纪录片“大片化”策略. 中国广播影视[J]. 2010年11月上半月; 27.BBC纪录片的运作模式. 中国广播影视[J]. 2010年11月上半月; 28.美国探索公司的制播及盈利模式. 中国广播影视[J]. 2010年11月下半月; 29.美国探索公司的经营策略. 中国广播影视[J]. 2010年11月下半月; 30.美国探索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策略. 中国广播影视[J]. 2010年11月下半月; 31.电影媒介、文化对未成年人社会化影响的调研与思考. 当代电影[J]. 2008年12月。 8.2写作/编辑/翻译著作 1.Chapter 12: International Coproduction of Documentaries as a Form of Chinese Cultural Diplomacy, Transnational Sites of China’s Cultural Diplomacy: Central Asia, Middle East, Southeast Asia and Europe Compared, Palgrave Macmillan,2019; 2.第七章《中国科学纪录片发展历程》,《界定跨科技》,台北:“教育部”《科学人文跨科技人才培育计划专书》,2015年5月; 3.《世界纪录片产业概观与启示》,《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11下)》,金城出版社,2012; 4.《2012电影产业年度发展报告》,《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2)》,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翻译Michael Rabiger《制作纪录片》(第五版),台湾远流出版社,2016年10月;大陆版由后浪策划《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9年; 6.翻译里德《冈帕斯的劳动哲学》,《现代西方劳动哲学名著选编》,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年; 7.副主编、参与写作《201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9年4月; 8.副主编、参与写作《2018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8年4月; 9.副主编、参与写作《2017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年4月; 10.副主编、参与写作《2016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年4月; 11.副主编、参与写作《2015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年4月; 12.副主编、参与写作《2014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科学出版社,2014年7月; 13.副主编、参与写作《2013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科学出版社,2013年3月; 14.副主编、参与写作《2012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科学出版社,2012年7月; 15.参与写作《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科学出版社,2012年1月; 16.参与写作《世界纪录片作品辞典》,张同道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7年3月; 17.参与写作《电影眼看中国》,张同道主编,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年4月; 18.参与写作《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实践与观察》,金城出版社,2011年。 8.3科研项目 1.主持课题:2013年教育部课题青年项目《BBC剧情纪录片启示》(项目编号13YJC760107); 2.参与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世界纪录片品牌研究》(第一参与者)(项目编号13YJA760068); 3.参与课题:全国艺术学课题《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纪录片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5BC031); 4.参与课题: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战后日本二战题材的纪录片研究》(第一参与者)(项目编号16BXW041); 5.参与课题:北京师范大学学科交叉建设项目“跨文化语境下中国纪录片品牌建构与国际传播”; 6.参与课题:广电总局重大课题《国产纪录片繁荣发展对策研究——中外纪录片特征比较与研究》。 8.4参加会议 1.2019年4月26日,主持“201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暨国际视阈下中国纪录片产业与传播论坛”分论坛。 2.2019年4月30日,参加北戴河2019首届电影研学高峰论坛。 3.2017年5月16日,在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The China Policy Institute)做讲座,题为”中国纪录片国际合制:从政治到商业“ 4.2015年5月14-16日,受邀参加在布拉格举行的“台湾纪录片的活力与永续性”电影周,与导演进行映后对谈、出席圆桌会议,就“台湾纪录片发展对大陆纪录片制作者的启发”进行主题发言,并接受捷克公共电台关于中国电影发展的专题采访; 5.2015年12月1-4日,参加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科学与纪实制作人大会”; 6.2015年10月11-12日,参加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中国纪录片产业与人才高峰论坛”并发言; 7.2014年11月29-30,参加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的“首届电影教育国际论坛”,提交论文《欧风美雨下的中国科教片美学流变》并发言; 8.2013年3月29日,参加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的“西方理论与中国现实”纪录片研讨会并发言。    

馆藏地:

 图书馆学位论文阅览区(主馆南区三层BC区)    

馆藏号:

 博130100/19010    

开放日期:

 2020-07-12    

无标题文档

   建议浏览器: 谷歌 360请用极速模式,双核浏览器请用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