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题名: | 几种化学平衡主题课堂教学设计与行为的比较研究 ——基于认识发展行为模型框架 |
姓名: | |
保密级别: | 公开 |
学科代码: | 070301 |
学科专业: | |
学生类型: | 学士 |
学位: | 理学学士 |
学位年度: | 2014 |
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 |
校区: | |
学院: | |
第一导师姓名: | |
第一导师单位: | |
提交日期: | 2014-06-21 |
答辩日期: | 2014-05-19 |
中文关键词: | |
中文摘要: |
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行为是指在上课的教学过程中,所实施的一切有意义的行为和行动,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对于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化学学科而言,也是如此。
可逆反应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课程内容特别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生对于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往往存在着诸多迷思概念,可逆反应的平衡问题自然成为高中教学的重难点。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性决定性环节,基于不同发展取向的课堂设计与行为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与认识方式的发展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而学科能力培养是近些年来化学学科教育中所重点强调的教学培养方向,基于学科能力的研究近些年来受到国内外诸多学者专家的关注。而基于学科能力培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研究却鲜有报道。
任娟汶的研究表明,用促进学生认识发展性化学课堂教学行为模型对课例进行编码是有效的,能充分体现出促进学生认识发展性化学课在课堂教学行为表现上的特点。
本研究基于已有的理论成果,在基于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视角进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科能力培养的研究成果,以课堂观察、文本分析为主要方式,类比基于认识发展视角,基于学科能力培养导向和普通知识解析为本三种不同取向的高二化学平衡主题教学课例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行为,分析和发现其教学行为的异同点;同时在此基础上对三种不同取向的课例抽提出知识逻辑线、认识发展线索、驱动性问题线索、情景素材线索和学生活动线索进行定性对比,分析其教学设计的异同点;进而对针对化学平衡主题的教学设计与行为差异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寻找基于学科能力培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可能具备的教学设计与行为特点,为今后基于学科能力培养导向的高端备课项目实施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和依据。
﹀
|
馆藏号: | 本070301/1452 |
开放日期: | 2014-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