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标题文档
查看论文信息

中文题名:

 技术,观念与实践考察:当代北京农村改水的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    

姓名:

 任镜丹    

保密级别:

 公开    

论文语种:

 中文    

学科代码:

 060101    

学科专业:

 历史学    

学生类型:

 学士    

学位:

 历史学学士    

学位年度:

 2022    

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    

校区:

 北京校区培养    

学院:

 历史学院    

第一导师姓名:

 李小尉    

第一导师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提交日期:

 2022-06-11    

答辩日期:

 2022-06-11    

中文关键词:

 北京 ; 农村改水 ; 技术 ; 观念 ; 实践考察    

中文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农村地区存在着水资源缺乏,饮水不卫生的问题。这危害着农民的健康,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改水工作呈现出其迫切性。本文聚焦北京地区,运用档案材料,重要文件,地方志,水利志等材料,从技术、观念与实践几个层面,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农村地区改水的几个阶段是如何发展的,探究社会历史变迁。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在爱国卫生运动的倡导下,农村改水有了初步尝试。这一时期,北京农村存在环境卫生差,农民群众缺乏卫生意识的情况。受到技术和观念的限制,北京农村改水的尝试主要在于对饮水环境进行改造。20世纪60年代到1978年,在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下自然形成的以“两管五改”为方法的运动形式,得到了肯定与宣传。在这一政策的号召和无塔式自动供水系统的推广下,北京市农村改水工作有了新的进展。1978年以来,北京市的农村改水工作进入了新阶段。这一时期,技术与观念的更新为改水的突破性进展创造了条件。政府出台政策、制定规划,响应“国际饮水供应和环境卫生十年活动”并申请世界银行的贷款,突破了资金困难。降氟改水和自来水入户工作大大升了北京农村地区改水受益人数,1991年,北京市成为“全国农村改水先进单位”。在这过程中,技术,观念与实践既相互影响,又共同作用于农村改水工作,呈现出不同阶段的特色。

农村改水是改善农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整体来看,北京市农村改水在政策、技术、实践的推动下成效卓著,具有一定的示范性,能够为我国其它地区的农村改水工作供历史经验。

参考文献总数:

 73    

插图总数:

 0    

插表总数:

 0    

馆藏号:

 本060101/22077    

开放日期:

 2023-06-11    

无标题文档

   建议浏览器: 谷歌 360请用极速模式,双核浏览器请用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