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题名: | 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其理论意义 |
姓名: | |
保密级别: | 公开 |
学科代码: | 010101 |
学科专业: | |
学生类型: | 硕士 |
学位年度: | 1991 |
校区: | |
学院: | |
研究方向: | 认识论 |
第一导师姓名: | |
提交日期: | 1991-12-01 |
答辩日期: | 1991-12-01 |
中文关键词: | |
中文摘要: |
本文以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及他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为逻辑引导和主要理论依据,立足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和现实,按照自己的理解,分析了马克思的哲学实践观,论述了这一实践观的重要理论意义。正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内在地把握住社会实践与社会存亡的相互关系,社会实践与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这两个层次,对马克思在《提纲》中确立的实践观,作出四个方面(参见目录该部分小标题)的解析。与此同时,在相对完整的意义上,对实践循环过程的始端和末端、源头和归宿,也依照列宁、毛泽东的有关观点作以理解,阐述了社会实践
﹀
|
参考文献总数: | 0 |
馆藏号: | 硕010101/8817 |
开放日期: | 2016-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