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题名: | 《亲历者笔下日军对南京的野蛮轰炸》 |
姓名: | |
保密级别: | 公开 |
论文语种: | 中文 |
学科代码: | 060101 |
学科专业: | |
学生类型: | 学士 |
学位: | 历史学学士 |
学位年度: | 2018 |
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 |
校区: | |
学院: | |
第一导师姓名: | |
第一导师单位: | |
提交日期: | 2018-06-05 |
答辩日期: | 2018-05-08 |
中文关键词: | |
中文摘要: |
亲历者日记与日本档案、媒体报道的三方对照,揭示了日军对南京轰炸的间歇中止与不断升级、轰炸升级下南京市民对轰炸所造成的恐怖伤害愈加近距离的接触,以及新闻媒体由激昂乐观到沉郁悲恸的态度转变;横向展现了三方对日军轰炸记录的出入和侧重的不同以及信息的不对等,由此可以窥见宏观大事件下微小个人的独特体验与新闻媒体控制舆论的努力。通过对亲历者日记、回忆录等的综合考察,可以拼凑出亲历者视角下南京政府和学校、医院、教会等社会组织应对轰炸的措施,以及撤离南京的三次浪潮与短暂的人口回流。日军的野蛮轰炸下,南京市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轰炸掠夺人们的时间,扰乱人们的日常生活秩序;防空洞强势侵入人们的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民主的家庭式关系;轰炸还影响了南京的物资物价、邮政通信以及人们的薪酬等。除了生活上的影响外,日军的野蛮轰炸对南京市民来说是一种超出经验范围的人生体验,因此人们也产生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意识的变迁。拉贝和魏特琳作为留在南京的“局外人”,他们的心理变化与中国普通民众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并且,拉贝男性的乐观豪迈、商人式的精明理智与魏特琳女性的细腻敏感、教徒式的虔诚悲悯以及二人融入中国程度的不同,使得他们彼此之间的心理意识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
﹀
|
参考文献总数: | 43 |
馆藏号: | 本060101/18008 |
开放日期: | 2019-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