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题名: | 意义世界的重合与分离: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对班级规则的理解 |
姓名: | |
保密级别: | 公开 |
论文语种: | 中文 |
学科代码: | 040106 |
学科专业: | |
学生类型: | 学士 |
学位: | 教育学学士 |
学位年度: | 2017 |
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 |
校区: | |
学院: | |
第一导师姓名: | |
第一导师单位: | |
提交日期: | 2017-06-07 |
答辩日期: | 2017-05-27 |
中文关键词: | |
中文摘要: |
在特定的文化中,共享的意义系统指导并规范着个体的行为与交往。规则是意义的载体,其通过影响人的行为与交往传递意义。意义的前提是理解,在幼儿园中,教师与幼儿对规则的理解也影响着规则意义的形成,也影响着个体的行为。教师与幼儿对规则的理解是否相同显现了其意义世界的重合与否。本研究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以两个幼儿园,12个班级中的36个教师,48个幼儿为研究对象,关注教师与幼儿所提出的班级规则及对班规则的解释,探寻其主动赋予班级规则的意义。研究结果发现:
(1)教师与幼儿对班级规则理解的意义世界有部分重合。教师与幼儿所提到的最多的规则均为游戏规则,并且大部分的解释是后果导向型,都是指向该行为的直接后果。
(2)教师与幼儿对班级规则理解的意义世界有部分分离。教师所提到的交往规则多于公共规则,而幼儿所提到的公共规则明显多于交往规则。在对班级规则的解释上,教师主要有五种情况——后果性、教育性、重复性、拟人化、不知道,幼儿主要有六种情况——后果型、权威性、重复性、拟人化、不知道、无逻辑。教师的教育性强调培养幼儿的某种能力,却常常忽略了该规则最初的、对于孩子的真正意义在于什么。幼儿认为某些规则的意义是为了服从教师的权威,是为了避免教师的惩罚,不明白此规则本身对于自己有什么样的意义。造成了教师与幼儿意义世界的分离。
﹀
|
参考文献总数: | 42 |
优秀论文: | |
馆藏号: | 本040106/17003 |
开放日期: | 2017-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