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题名: | 刑事诉讼中的“审辩交易”研究 |
姓名: | |
保密级别: | 公开 |
论文语种: | 中文 |
学科代码: | 030101K |
学科专业: | |
学生类型: | 学士 |
学位: | 法学学士 |
学位年度: | 2019 |
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 |
校区: | |
学院: | |
第一导师姓名: | |
第一导师单位: | |
提交日期: | 2019-05-31 |
答辩日期: | 2019-05-10 |
中文关键词: | |
中文摘要: |
目前我国的刑事诉讼主体关系主要是在刑事诉讼结构的范畴内讨论的。在该模式下,学界讨论涉及审检关系、辩诉关系、检警关系等,少数涉及到审警关系(主要是法官对警察权力的限制),以及辩护方与检察官、警察的关系(主要关于被告人免受非法对待的保护)。作为其中重要维度之一,审判和辩护两造关系并未得到理论界的足够的关注,二者联系往往是通过其他关系间接搭设的,例如国家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但在实践中,“审辩交易”作为刑事诉讼制度外的协商方式,是刑事司法中客观存在的现象,相关理论阐释尚属阙如。本文试从实践中的内容和“审辩交易”的权力基础出发,厘清相关概念,进而从刑事诉讼参与主体的视角具体分析“审辩交易”长期存在的原因,辩证地看待其在实践中起到的作用,在治理方式的构思中引入协同主义的诉讼理念,有的放矢地讨论改善对策,为在实践中规范审辩关系,促进审辩双方在制度规范下共同推动案件真实的发现,实现裁判正义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
|
参考文献总数: | 22 |
馆藏号: | 本030101K/19028 |
开放日期: | 2020-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