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题名: | 全媒体语境下的媒介审判——以“江歌案”为例 |
姓名: | |
保密级别: | 公开 |
论文语种: | 中文 |
学科代码: | 050304 |
学科专业: | |
学生类型: | 学士 |
学位: | 文学学士 |
学位年度: | 2018 |
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 |
校区: | |
学院: | |
第一导师姓名: | |
第一导师单位: | |
提交日期: | 2018-06-25 |
答辩日期: | 2018-05-18 |
中文关键词: | |
中文摘要: |
以用户为核心的Web2.0时期到来后,新媒体的爆发诞生了亿万“公民记者”。普通个人通过低准入门槛、即时传播方式、海量信息资源,从被动的信息消费者转型为主动的信息生产者、流通者,逐渐消解着权威媒体的信息控制势力,转移着舆论场的重心。同时,他们与传统媒体一同编织起无边无垠的信息传播网,重新解构了媒介空间的信息格局,迎来了全媒体时代。在此背景下,“媒介审判”现象也与时俱进,在全新的媒体语境下日新月异。本文立足于新媒介语境,以传播学相关理论为依据,详细剖析以“江歌案”为例的热点舆情事件被媒介“预先审判”的现象,并尝试把握媒介审判的演变趋势,包括传播主体的多样性、传播内容的复杂化、传播模式的交互性,最后再解读 “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这一对矛盾共生体关系的新变化,为促成其互相制衡的良性互动,提出措施包括司法机关主动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保障“阳光司法”,及时利用自媒体平台引导、回应舆情民意,自媒体加强法律修养,在尊重司法独立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合理监督,避免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等等。总之,在舆论对司法影响力日趋强劲的全媒体语境下,司法机关和媒体更应该立足于二者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同一个根本价值目标,互相制衡,互为补充,共同为民主法治社会贡献应有之力。
﹀
|
参考文献总数: | 29 |
馆藏号: | 本050304/18001 |
开放日期: | 2019-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