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题名: | 广西北部地区岩溶石漠化敏感性研究 |
姓名: | |
学科代码: | 0830Z1 |
学科专业: | |
学生类型: | 硕士 |
学位: | 工学硕士 |
学位年度: | 2014 |
校区: | |
学院: | |
研究方向: |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
第一导师姓名: | |
第一导师单位: | |
提交日期: | 2014-06-05 |
答辩日期: | 2014-05-15 |
外文题名: | STUDY ON THE SENSITIVITY OF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GUANGXI |
中文摘要: |
我国西南地区的岩溶石漠化问题不仅威胁着当地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还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制约和束缚。本文从系统学的角度对岩溶石漠化的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广西北部地区的基本概况,基于DPSIR模型,构建岩溶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广西北部地区岩溶石漠化敏感性进行评价,对指标值进行归一化,去除指标体系存在不同量纲不可比的问题,结合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加权叠加获得广西北部64个县的岩溶石漠化敏感性指数。采用自然间距分段法,将广西北部地区的岩溶石漠化敏感性分成四级:极度敏感性、重度敏感性、中度敏感性和轻度敏感性。不同等级的敏感性在空间上呈现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强的分布特征。构建岩溶石漠化敏感性与指标体系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确定广西北部地区岩溶石漠化敏感性的主控因子,并探讨不同等级敏感性的主要影响指标。结果表明,对于整个广西北部地区而言,对该地区的岩溶石漠化敏感性影响较大的因子依次是碳酸盐岩面积比、人均耕地面积、>25°坡面积比、年降雨量、植被覆盖度;对极度敏感区影响较大的因子是景观多样指数、斑块密度、城镇化率、人均GDP、人口密度、植树造林面积和农业人口比例。对重度敏感区影响较大的因子是人均耕地面积、>25°坡面积比、年降雨量、城镇化率、粮食亩产量、植被覆盖度。中度敏感区的主要影响因子包括斑块密度、>25°坡面积比、景观多样指数、碳酸盐岩面积比、植被覆盖度、年平均气温。轻度敏感区的主要控制指标是景观多样指数、>25°坡面积比、GDP增长率、人均GDP、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和人均耕地面积。随着岩溶石漠化敏感性增强,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大。据此可为广西北部地区岩溶石漠化的综合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根据不同岩溶石漠化敏感性的主要影响指标,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护措施。
﹀
|
参考文献总数: | 54 |
作者简介: | 2011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发表和拟发表的论文共3篇1. 王红旗,都莎莎. 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综述. 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 都莎莎,王红旗,刘姝媛. 北方典型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已接收,拟定于2014年6月发表3. 都莎莎,王红旗,田雅楠,刘姝媛.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改进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研究及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已接收,拟定于2014年第4期发表参与项目:1. 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基金重大项目“区 |
馆藏号: | 硕083020/1407 |
开放日期: | 2014-0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