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标题文档
查看论文信息

中文题名:

 舆论视野下1922年民国北京政府九六公债问题研究    

姓名:

 黄小淇    

保密级别:

 公开    

论文语种:

 中文    

学科代码:

 060101    

学科专业:

 历史学    

学生类型:

 学士    

学位:

 历史学学士    

学位年度:

 2019    

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    

校区:

 北京校区培养    

学院:

 历史学院    

第一导师姓名:

 孙会修    

第一导师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提交日期:

 2019-05-28    

答辩日期:

 2019-05-20    

外文题名:

 A Study of the 96 Public Debt of Beijing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1922 Based on the View of Public Opinion    

中文关键词:

 九六公债 ; 财政大参案 ; 民国北京政府 ; 董康    

中文摘要:
民国北京政府依靠大量借债弥补财政亏空、维持财政运行,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主要借外债转向借内债,包括发行内国公债和向银行借短债。因向银行所借短债数量多、利息高、担保不足,北京政府财政部与各债权银行签订合同,准备发行“偿还内外短债八厘公债”,因其总额为九千六百万,所以也称“九六公债”。该公债发行前即遭到社会舆论反对,政府的应对是成立一个偿还内外短债委员会,由司法总长董康任会长,负责审查该公债发行中的细节。由于发现财政当局和银行在其中有甚多违法操作,董康要求彻查,舆论将此称为“财政大参案”。舆论对于大参案的态度经历了不信任到多数支持的转变。然而,大参案更多地是直奉斗争的工具,北京政府面临的财政危局使九六公债最终得以发行。九六公债没有理想的政治、金融、舆论环境,财政危机没有得到改善,当上财政总长的董康被一群索薪人员围殴,报刊对于董康被殴事件的戏谑态度,反映了舆论对于北京政府的失望。
参考文献总数:

 50    

馆藏号:

 本060101/19103    

开放日期:

 2020-07-09    

无标题文档

   建议浏览器: 谷歌 360请用极速模式,双核浏览器请用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