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标题文档
查看论文信息

中文题名:

 新儒家学派哲学家传记特征的多案例研究    

姓名:

 胡艺晨    

保密级别:

 公开    

论文语种:

 中文    

学科代码:

 120206    

学科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学生类型:

 学士    

学位:

 管理学学士    

学位年度:

 2018    

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    

校区:

 北京校区培养    

学院:

 政府管理学院    

第一导师姓名:

 李永瑞    

第一导师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提交日期:

 2018-05-30    

答辩日期:

 2018-05-14    

中文关键词:

 新儒家学派 ; 哲学家 ; 传记特征 ; 多案例研究    

中文摘要:
目前文化和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习近平主席提出“文化自信”,而哲学正是文化的核心。如何出现推动社会发展的优秀哲学理论?这与当前社会能否培养出优秀的哲学家紧密相关。目前学界对于哲学家这一职业人群的专业性研究还比较少,而现有的研究缺乏明确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张君劢、冯友兰、钱穆、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十位新儒家学派代表哲学家的个人传记和综合性传记中记录的生涯事件进行案例研究,发掘其共同的传记特征,根据扎根理论进行编码,从中构建具有启发性的理论,探索成为一个哲学家的“林中路”。 研究结果发现:“家学传承”、“个人体悟”、“朋辈影响”、“学术使命”这四个变量是影响其哲学家和哲学方向的四个重要特质。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帮助哲学家打好学术和人格基础。而其中父亲能否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是关键。个人独特的体悟则是划分哲学家和其他职业人群的关键,有自己独特的体悟才有之后对学术领域独特的理解和推进。积极的朋辈关系能影响哲学家的情绪,甚至影响哲学家的学术历程。找准学术使命是哲学家的首要任务,而对中西文化的深入理解能更好地促成这一过程。 本研究通过对哲学家传记的多案例研究,试图解释杰出人才成长成才的相关因素,加深了对哲学家培养方式的认识。通过这一研究结果,希望能为杰出人才成长成才的相关立论和实践提供借鉴,开拓我国的教育新局面,充分发挥哲学在文化领域的预见和指导作用,从而成为能对我国早日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积极能动作用的思想力量。
参考文献总数:

 25    

馆藏号:

 本120206/18050    

开放日期:

 2019-07-09    

无标题文档

   建议浏览器: 谷歌 360请用极速模式,双核浏览器请用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