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标题文档
查看论文信息

中文题名:

 消费金融工具对大学生消费水平及结构的影响——基于北京市高校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姓名:

 裴晴    

保密级别:

 公开    

论文语种:

 中文    

学科代码:

 020301K    

学科专业:

 金融学    

学生类型:

 学士    

学位:

 经济学学士    

学位年度:

 2021    

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    

校区:

 北京校区培养    

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第一导师姓名:

 陆跃祥    

第一导师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提交日期:

 2021-05-31    

答辩日期:

 2021-05-19    

中文关键词:

 消费金融工具 ; 大学生 ; 消费水平 ; 消费结构    

中文摘要:

十九大报告定性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020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连年递增的数字彰显着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作为未来消费的主体,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意识、经济健康状况应得到重视。而处于当今社会盛行的消费主义风气之下,大学生超前消费现象普遍,以借呗、花呗为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工具由于放款快捷方便、手续简单、门槛低等特性受到广大大学生追捧,网络小额贷款发展迅速。但由于大学生消息意愿与消费能力不匹配的现状,大学生网贷恶性事件频发,由此也为全社会的金融健康埋下风险隐患。

作为衔接学校与社会的大四毕业生,学业与工作的双重压力使得他们的消费意愿更强烈,与消费能力不匹配的矛盾也更为突出。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向白领消费金融市场延伸的必然性,决定了重视大四毕业生金融健康状况的必要性。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建立计量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两大方面进一步研究使用消费金融工具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并将年级因素作为影响因素加以考量,得出以下重点结论:

消费金融工具的使用使大学生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均得到提升,很好地发挥了普惠金融和缓解流动性约束的作用。大学生享受型支出增加明显,消费金融工具使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年级因素具有调节效应。大四年级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均优于大四以下年级,消费金融工具的作用对毕业生群体更明显。

但研究也发现,在当前超前消费观的作用下,消费金融工具对大学生消费的负面影响同样巨大。不健康的消费观念不仅增加了不合理消费,同时会导致不良使用行为而使个人信用受损。因此本文建议从大学生和消费金融平台两方共同发力,培养理性消费观念,设置“安全红线”引导健康消费。
参考文献总数:

 29    

插图总数:

 0    

插表总数:

 0    

馆藏号:

 本020301K/21062    

开放日期:

 2022-05-31    

无标题文档

   建议浏览器: 谷歌 360请用极速模式,双核浏览器请用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