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题名: | 《摔跤吧!爸爸》中女性运动员的性别身份认知建构 |
姓名: | |
保密级别: | 公开 |
论文语种: | 中文 |
学科代码: | 050304 |
学科专业: | |
学生类型: | 学士 |
学位: | 文学学士 |
学位年度: | 2019 |
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 |
校区: | |
学院: | |
第一导师姓名: | |
第一导师单位: | |
提交日期: | 2019-06-20 |
答辩日期: | 2019-05-13 |
中文关键词: | |
中文摘要: |
摘要:运用个案分析法,通过符号互动理论,笔者从吉塔的女性运动员成长历程入手,分析吉塔“主我”、影片中印度社会环境和“客我”之间的互动和关系。从主客我互动可知,长发是贯穿影片代表着女性性别身份的典型符号,当社会性别二元对立致使“运动员非女人”的观念出现时,从事具有明显男性气质项目的吉塔,在运动员身份和女性性别身份进行着切换。这种情况下,在女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中,长久的“非女性”性别身份的感知使其退役后对女性身份可能会产生更多的补偿心理,赛场上不是女人,赛场后寻求女性标志来找回性别身份。这种性别身份的认知,不仅影响着女运动员的身心发展,还通过社会的隐喻影响着女性对体育的参与,而化解矛盾和冲突的不是个人努力可以实现的,而是让社会不仅变得多元化,更要承认社会的多元化。
﹀
|
参考文献总数: | 43 |
馆藏号: | 本050304/19052 |
开放日期: | 2020-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