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标题文档
查看论文信息

中文题名:

 先秦汉语“有界——无界”研究    

姓名:

 刘伟    

保密级别:

 2年后公开    

学科代码:

 050103    

学科专业:

 汉语言文字学    

学生类型:

 硕士    

学位:

 文学硕士    

学位年度:

 2009    

校区:

 北京校区培养    

学院:

 文学院    

研究方向:

 古代汉语语法    

第一导师姓名:

 刁晏斌    

第一导师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提交日期:

 2009-06-07    

答辩日期:

 2009-06-06    

外文题名:

 The Study of Boundedness and Unboundedness in Pre-Qin Chinese    

中文摘要:
本文以认知语法关于“有界”与“无界”的理论为基础,研究“有界”与“无界”的对立在先秦汉语句法层面的表现。具体做法是,把《论语》作为先秦汉语的代表,把杨伯峻《论语译注》里的白话翻译作为现代汉语的代表,并且以“有界”与“无界”的对立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为参照点,通过古今对比来研究先秦汉语句子的“有界”与“无界”。“有界”与“无界”的对立在现代汉语句法层面上主要表现为句法结构和句法成分之间界性具有相互制约关系。本文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句子的界性标记和表达手段的古今对比;其中第2章研究“原句和译句都有标记”的情况,第3章研究“原句没有标记,而译句有标记”的情况。与现代汉语相比,先秦汉语界性标记表现出“非范畴化”和“兼性”的特点。二是研究古今汉语共有的特殊句法结构的“有界——无界”。第4章选取了“给予类”双宾结构和动量结构,以揭示句法成分的界性对句法结构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的制约。同现代汉语一样,先秦汉语也存在句法结构和句法成分之间的界性相互制约,主要表现为句法成分的界性影响和制约着句法结构的语法、语义功能。
外文摘要:
In this essay,we study the indication of boundness and unboundness theory of cognitive grammar in pre-Qin period texts. We take “Lunyu”as pre-Qin language sample and “Lunyuyizhu” by YangBojun as modern language sample. To compare those two samples to study boundness and unboundness in pre-Qin chinese . There are 4 chapters, chapter1 “comparison” , chapter2 “both marked in pre-Qin and modern texts”,chapter3 “no mark in pre-Qin text but mark in modern text” , chapter4“boundness and unboundness theory in special structure of ancient and modern language”, and the effect in structure and grammar.
参考文献总数:

 45    

馆藏号:

 硕050103/0949    

开放日期:

 2009-06-07    

无标题文档

   建议浏览器: 谷歌 360请用极速模式,双核浏览器请用极速模式